第102节

      第169章
    同样是路, 第一次走和重走一次, 速度是完全不相同的。
    卫添喜将航空航天领域研究的事情交给洛书文去做, 并且十分大胆地替洛书文争取到了足够的科研经费,洛书文没有让他失望,给她的回报便是华国在航空航天领域的科研成果取得了井喷之势。
    而发生的这一切, 其他国家是完全不知情的。
    没有人知道洛书文究竟在搞什么, 也没有人知道他究竟想怎么搞,但是当科研成果摆在他们面前时, 这些人懂了。
    洛书文作出的第一代科研成果名字叫‘玉兔号’, 主要负责小型太空物资的运送, 可以替代小型运载火箭。
    当银灰色的‘玉兔号’通过科工院的检测,停放在航空飞机起飞台上时,科工院那些院士级的工程师依旧觉得有些懵, 还有些飘。
    看着高新技术研究院的人来来去去地往那‘玉兔号’上安装不同的东西, 航天局的杨院士问洛书文, “洛主任, 你们高新技术研究院往‘玉兔号’上安装的东西是什么玩意儿?怎么看着有点像是天线车呢?”
    洛书文解释,“那是月面勘测器, 一共十六台,当‘玉兔号’着陆在月面时,我们需要进行的主要工作就是将这些月面勘测器呈梯度矩阵的形式发射到月球表面, 然后让着十六台月面勘测器组成一张勘测网, 利用现有的超声波勘探技术、电法勘探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手段, 对月球表面下蕴藏的矿产资源进行一次详细的勘测, 历时大约一年时间。等明年,我们的二代‘玉兔号’航空飞机带着空间站着陆在月面上时,便可以针对这些月面勘测器搜集到的数据进行采集了。”
    杨院士凝眸,“可我看着不仅上了十六辆天线车,还上了四辆大轱辘的东西,那又是什么?最重要的一点,‘玉兔号’有充足的能源供应,可以支撑往返地月之间,但那些天线车呢?他们以什么为能源供应?一年时间可不短,如果能源供应不足的话,怕是这些月面勘测车工作不了一年就会失效。”
    “所以才有了您口中所说的大轱辘车,准确的说,那些大轱辘车的名字应当叫做能源补给车。我们将小型核聚变电池安装进了能源补给车中,负责能源应急补给工作,平时的能源供应主要还是依靠太阳能生电。”
    “您知道的,月球的一面永远朝着太阳,所以那一面的勘测工作根本不是问题,月面勘测车通过太阳能生电便能合成充足且澎湃的电能,但月球有另外一面是接收不到太阳光的,于是我们高新技术研究院便设置了交叉勘探的模式,让月面勘测车行走在黑暗与光明之间,通过一系列优化控制方案,我们基本上可以保证月面勘测车所吸收的太阳能可以自给自足。如果出现了紧急情况,便可以利用能源补给车来进行能源应急补给工作。”
    “当然,能源应急补给只能能源补给车最基本的功能,它的主要功能是监测月面气候变化。在月面微失重的环境下,能源应急补给车最大的功能在于保证所有月面勘测车的安全,一旦发现有月面风暴,立马转移回保护仓中,如果距离保护仓太远,则启动紧急钻掘工作,将自己隐藏在月面以下的岩层中,等月面风暴过去之后再重新进行勘探规划工作。”
    杨院士这下懂了,他指着一群人刚抬过去的那个银灰色‘巨蛋’问,“那应当就是你说的保护仓了吧……看起来挺大,能仔细讲讲那保护仓的作用吗?”
    洛书文耸肩,“主要就是进行月面勘测车的保护工作,除此之外,还兼顾着样品的存储工作以及防盗工作。”
    “防盗?”杨院士对这个功能表示不理解,“月球上什么生命都没有,这个功能貌似没必要吧……”
    洛书文反问杨院士,“您怎么能确定,在我们将月面勘测车安置在月球后的一年里,不会有其它国家上去窃取我们的数据?我们可不是第一个掌握载人航天的国家,给别人做嫁衣的感觉一点都不好受,我觉得还是防范于未然比较好。”
    杨院士:“……有道理!”
    ……
    ‘玉兔号’航空飞机的发射时间定于十月十号,就在燕郊的航空航天发射台。
    卫东征与马丽是在十月一号结婚的,在春风国宴楼摆了将近三百桌的酒席,十分热闹,宴请的宾客无不是华国的风云人物,或商界大佬,或政界权贵,就连《百姓日报》都刊登了这一则消息,与卫东征的婚讯 同时发布的,是一则一般人不知道有多么重要,但行内人一看就能被吓一跳的大消息。
    新闻中写到:
    “新时达集团将全面展开互联网研发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并且已经与水木大学高新技术研究院达成深度合作,有望在五年内取得技术突破,让华国的千家万户都进入互联时代。”
    配图中画着一个地球,有两人站在地球上,一个站在南极,一个站在北极,他们通过一个方方正正的手持电话进行聊天。
    等若干年后,看过这篇文章的人才会知道,那个方方正正的手持电话,名叫‘手机’。
    新时代集团是心系国家、心系社会、心系人民群众的良心企业,为华国创造的生产总值将近华国整体生产总值的一半,为华国百姓创造的就业岗位更是数以亿计,极具口碑。
    因为新时代集团生产的货品物美价廉的缘故,就算出口之后的产品价格会虚高一些,但依旧吸引了不少全球性的客户,新时代集团的海外业务也蒸蒸日上。
    十月十号,‘玉兔号’飞天。
    这一则消息并没有大肆宣扬,甚至说,这一则消息被保护得严严实实,如果不是大洋彼岸的那个国家通过卫星监测系统发现了华国京郊的这一则动作,并且直接在《华盛顿邮报》上用大篇幅描述了这件事情,还极具想象力地揣测了华国这一举动的意图,华国领导人都没有公开这次试验的打算。
    一来是因为航空航天领域取得的突破太快了,就连那些领导人都有一种‘不知今夕何夕’的恍惚,二来是因为华国一贯都秉承着‘闷声发大财’的做法,他们还担心公布了这一则消息之后,会引来不必要的觊觎呢!
    因为那次核聚变的事情,这次的国际媒体都‘学乖’了许多,没有如同上一次那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开始无脑唱衰,他们都理智地看待这些事情,用客观到不能再客观的笔触刊发了华国的‘小动作’。
    无奈之下,华国只能发布公告声明,面向全世界宣告了这一次载人航天计划,只不过承认归承认,很多关键信息还是没有透露的,诸如‘玉兔号’的供能来源问题、月面勘测计划与月球气候监测计划、甚至于月面土壤、岩石精细采样的计划……华国全都藏得死死的。
    全球的目光都汇聚在了浩瀚星空之中,华国航天局的工作人员实行昼夜轮班制,每监测到‘玉兔号’的动作,都会适时向高层汇报,而这些消息最后都转移到了洛书文手中。
    总体来说,洛书文对‘玉兔号’的表现相对满意,他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了卫星的研制工作上。
    卫星是人类放在星空中的眼睛,人类的足迹想要走得更远,那必须用卫星看到更远的远方。幸运的是,华国已经有卫星研制基础了,洛书文的工作量减轻很多。
    由水木大学牵头,以国家科学技术大学,国家科学院大学、首都航空航天大学、金陵航空航天大学以及东北航空学院组成的卫星研发团队更名为‘瞭望者’,教授、副教授、讲师、博士、硕士齐齐上阵,就连少数动手能力强、存在一定科研素养的本科生都被拉近了团队……这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真实写照。
    十一月九号,在太空中航行了整一个月的‘玉兔号’成功返航,为华国科学界带回了重达三吨的月面土壤资源以及多达7t的月面监测资料。
    远离学术圈的人可能不知道‘玉兔号’的使命,但位于学术圈中央的那些人怎么会不知道?科学院那些研究领域同天文、行星地质等沾点边的院士们早就收到了确切的消息,还未等‘玉兔号’落地,便已经等在了航天局,就等玉兔号采掘下来的月壤、岩石资源一到位,立马群起而瓜分。
    然而洛书文早就留足了后手,他以‘高新技术研究院已经设定详细交叉序列实验’为由,拒绝了大多数人索要样品的想法,等‘玉兔号’一落地,立马就找人把采集到的样品送回了高新技术研究院,并且还向京城军方申请了保护工作。
    那些守株待兔的院士们齐齐傻眼,他们找洛书文理论,然而洛书文油盐不进,只能改去找卫添喜说情,卫添喜做得更绝,“啊?‘玉兔号’居然从月球采样了?我不知道呀!”
    我不知道呀……呀你个头!
    装的一点都不像!
    第170章
    月壤有多么重要, 卫添喜不会不知道, 而她比洛书文鸡贼多了, 怎么可能白白把这么珍贵的样品送给别人?
    如果关系熟的话,那送个一克两克也不是不可以,关键是她和这些人一点都不熟啊!
    卫添喜靠装傻躲过一劫, 怎知那些人根本不可能善罢甘休, 托上各种关系,直接找到了大领导那儿, 拜托大领导出面同卫添喜说。
    关键是这些人的胃口还都不小, 张嘴就是一百斤两百斤的……大领导听了都头疼。
    同卫添喜打过的交道不少, 大领导都知道卫添喜是一个什么样的性子,这人平时看着挺随和的,你说什么都可以, 但至少稍微涉及到科研方面的事儿, 立马就变得六亲不认, 管你什么地位什么资历, 在她那儿都不顶用。
    大领导想到科技部那些人在卫添喜身上碰的一鼻子灰,觉得就算自个儿抹开面子去找卫添喜, 那估计也难逃颜面扫地的悲剧。
    可科学院那些老科学家都是国家的栋梁与功臣,他们既然都张了嘴,国家也不好意思不帮忙当这个牵线搭桥的中间人。
    老领导头痛无比地约谈了卫添喜, 把科学院那些老科学家的诉求同卫添喜说了, 不出意外地得到了卫添喜的明确拒绝。
    “给他们月壤和月球岩石是绝对不可能的, 一克都不会给, 更别提一百斤两百斤了。那些月壤和月球岩石样品是‘玉兔号’运回来的,后续所有研究都由高新技术研究院负责,这些都在合同中写明了,就算是航空局想要一些样本,我们都没有答应,科学院的那些人想要空手套白狼,做梦呐!”
    老领导:“……”他想到卫添喜会拒绝,却没有想到卫添喜会拒绝得这么干脆。
    就不能看在老领导的面子上稍微松松口,漏出个百十斤来满足科学院那些老院士的好奇心吗?
    老领导沉默了好一会,一直在思忖该怎么让卫添喜松口的事情,半杯茶下肚,他终于寻摸出一个蹩脚的理由来,“小卫同志,据我所知,那‘玉兔号’从月球上采集了两吨多的样品,你看在我的面子上,分给他们十分之一,行不?”
    “十分之一?”卫添喜瞪大眼,连连否认,“怎么可能?想要四百多斤,他们是做白日梦没睡醒吗?别说四百斤,四百克我都不会给。”
    觉得自己这样说有点不妥,卫添喜又同老领导解释,“我们高新科技研究院在月球上采样,并不是说随便采的,两吨多的样品看似很多,但实际上每个样品都是不同的,只有将那些样品凑在一起,才能反映一个连续的现象和规律。”
    “两吨样品看似多,但实际上精确到每一个采样地点,我们的样品只有五十克,您就别在这儿劝了,我是不会把样品拿出来给他们的。话说回来,给他们的话,他们能研究出个啥来?指不定会怎么浪费珍贵的月壤样品呢!”
    老领导:“……”这话也就卫添喜敢说,如果让那些老科学家知道卫添喜说他们要了样品是去浪费,估计会气得围到卫添喜办公室门口堵门叫骂。
    生怕老领导不信,卫添喜将后续的研究计划书拿了出来,指给老领导看,“登月计划只是月球研究的开始,也是我们对太空探索的第一环中的第一步。月球上蕴含丰富的矿产资源,而且荒芜的月球能够提供给我们充足的空间去完成一些在地球上不能做的实验,比如规模更大的核试验、生化试验等等。”
    “我们采这些样品回来,就是为了研究月球的地质情况,为下一步的‘月球采矿’打基础。两吨样品看似很多,实际上距离我们所需的样品还差得很远……我又不傻,怎么可能浪费自己辛辛苦苦采集回来的样本去满足别人的好奇心?”
    “领导,您就别劝了,说再多都不会说服我,只能是白费口舌。”
    老领导连连叹气,“小卫同志,你这样让我很难办啊……你看看能不能想一个折中的办法?那些人都是为我们国家建设出过大力气的功臣,他们的要求就算过分,我也得考虑一下,不能寒了这些老功臣的心。而且月球是全人类的公有资源,你一个人占着是不是有点不太好?好歹分给他们一些,不然他们难免会有怨言的。”
    卫添喜对这种说法嗤之以鼻,“月球是全人类的公有资源,有能耐的人上去采样,没能耐的人就看着呗。如果他们想要样品,那就自个儿造航空航天飞机,自个儿去月球采样去,他们就算把月球都搬回来,那我也没有任何异议。自个儿没能 力采样,还想瓜分别人的劳动成果,这种人都是强盗!
    老领导:“……”
    如果科学院那些老科学家是强盗,那他又算是什么?助纣为虐吗?
    一杯茶喝的见了底,老领导尝试着同卫添喜说,“你看,要不就让他们加入你们高新技术研究院的研究项目中,分一些活儿给他们干,一方面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一方面也能帮你们分担一些事情。这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你觉得呢?”
    卫添喜想了想,犹豫着说,“行吧……我看看有没有什么可以开放的研究内容,选一些研究所进行合作。不过老领导,我得同您把丑话说在前头,关于研究所的选择,我一定是优中选优,没有实力的,以往研究中存在瑕疵的的,官僚主义严重的,研究效率差的……等等等等,只要被我发现存在明显瑕疵,我都会踢出研究团队。有人靠关系加入进来,最后却被踢了出去,那颗就丢脸丢到家了……您把这些话同那些老科学家们说说,如果他们愿意冒着豁出面子不要的风险,也要加入月球的研究项目,那我自然是欢迎有能力的研究团队加入的。”
    老领导:“……”
    损啊!
    真损啊!
    这卫添喜是真的损啊!
    这个条件一提,很多沽名钓誉的人就都被拦在门槛外了,不是那么有实力的人也会犹豫一下……只有非研究月球不可、纯粹为了兴趣与信仰而做研究的人才会留下来。
    这样的人加入高新技术研究院,卫添喜高兴都来不及。
    ……
    不出所料,老领导把卫添喜开出的条件同那些老领导说了之后,许多人铩羽而归,再也不提找卫添喜要样品的事情。
    倒是有不少国外的研究团队得知华国有月壤样品的消息,纷纷递来了项目申请书,要求卫添喜摒弃种族偏见,将月球研究国际化,同意他们的加入。
    卫添喜拿着这些人的加入申请书找洛书文商量,洛书文从那一摞申请书中找了好几个研究机构,同卫添喜说,“想要加入就同意他们加入呗,所有的测试仪器都是我们新研制的,他们做实验的样品都有专门的样品库管理,做不得假。而且,这些理论研究本身就应当汇聚全人类的心智,关键技术又不会泄露,让他们加入吧。不过你得设置一个准入门槛,万万不能让乱七八糟的人都加入进来。”
    卫添喜皱眉想‘准入门槛’这回事,洛书文已经自问自答,“用测谎仪可以把那些目的不纯粹的人都筛选出去,然后再设置一些基本的问题,可以将那些混日子的人筛选出去,最后一道关我建议设置为语言关,就如同你当初出国必须学英语和瑞典语一样,那些外国人想要来华国做科研,必须学习汉语,包括数据资料,文献发表等,都必须用汉语,这样可以大大提升华国学术界在国际上的地位,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好主意!”
    汉语有多么难,洛书文身有感触,他为了看懂地球上的文献,了解地球上各种科研领域的研究现状,将地球上常见的那些语言都学了一遍,花在汉语学习中的时间比其它所有语言上的都要多。
    让那些外国学者来学汉语……这门槛一点都不低。
    ……
    高新科技研究院一直都有内刊,现如今为了协调多方面工作,公示取得的科研成绩,卫添喜与洛书文商量之后,决定将高新科技研究院改为面向全球发行的刊物,主体部分都是中文,唯有封面上的名字与目录标题附了英文翻译,可谓是鸡贼透顶。
    这个举动分明就是对外国友人说,你们想看我们期刊上发行了什么?可以啊,题目都写的明明白白,只要你懂英语,就一定知道我们杂志上写了啥,但想要看懂内容,不好意思,请你学汉语,不学汉语是看不懂的。
    高新技术研究院的内刊正式更名为《高新科技》,第一期上便公开表示了自己‘开放包容’的姿态,愿意邀请全球各地有实力的科研团队加入月球研究工作,并且还面向全球各地的高校发出了招聘通知。
    “诚聘全球英才加入华国高新技术研究院,包括但不限于航空航天研究领域、计算材料研究领域、能源与动力研究领域、可控核聚变研究领域、矿产资源开采领域、计算机领域等,薪资优厚,可解决配偶工作、家庭住宅、籍贯移民等问题!”
    第171章
    高新技术研究院敢开出这样的条件, 原因无他, 实在是太缺人了。
    在新时代集团注资支持的情况下,高新技术研究院根本不缺钱,缺的是能够做实事的人。
    科研人员缺, 做饭的厨子、打扫卫生的阿姨、负责买菜的大叔、开车的年轻小伙、跑腿办事走流程的秘书……全都缺!
    卫添喜大胆地开出了这个条件,瞬间就吸引了许多人才的目光, 不过多数还是国内的年轻学者。
    对于年纪大一点的成名学者来说,想要割舍下已经获得的荣誉与地位是很难的, 许多人的信条都是‘宁**头、不做凤尾’,在地方高校可以当学术带头人的人,哪有几个愿意到高新技术研究院来做一个普通的科研狗?

- PO18 https://www.po18free.com